1972年我参军入伍,说起我的军旅生涯,真是跟提干当排长擦肩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7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酱油渍,在泛黄的提干通知书上,像个固执的老兵,怎么也抹不掉。

老王,郓城农机站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伙计,成天跟拖拉机、播种机打交道,你绝对想不到,他曾经离“排长”就差那么一丢丢,最后却在炊事班里干出了名堂,还“不小心”改变了全军的吃饭方式。

1972年,老王背着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帆布包,挤上了绿皮火车,那感觉,跟过年赶集似的。

查三代,祖上都是贫农,根正苗红,这才有机会去济南军区当炮兵。

新兵连里,指导员发现他初中毕业,文化人啊,立马让他当了学习委员。

每天天没亮,老王就爬上炮架,扯着嗓子领读《纪念白求恩》,那场景,想想都带劲。

水泥墙上“备战备荒为人民”几个大红字,见证了老王的青春岁月,也见证了他解放鞋上永远也干不了的晨露。

两年后,迫击炮夜间射击比武,老王带的二班打出了五发四中的好成绩。

要知道,那时候用的可是老式光学瞄准具,难度系数堪比闭着眼睛穿针。

团长激动地拍着老王的肩膀:“小子,好好干!年底提干名额下来,我第一个推荐你!”这下老王可来劲了,晚上睡觉都把《炮兵射击诸元计算手册》压在枕头底下,就差抱着睡觉了。

炊事班老周也常给他留个烤红薯,乐呵呵地说:“小王,等当上排长,可别忘了咱们炊事班的灶火!”

75年春天,命运却跟老王开了个玩笑。

师教导队来选人,参谋长一眼就看中了老王:“这兵,集训三个月就能当教员!”文书小刘偷偷告诉他:“提干材料都报上去了,回来就是正排级!”老王收拾行李的时候,心里那个美啊,跟吃了蜜蜂屎似的。

教导队里,老王见识了苏式Д-30榴弹炮,那玩意儿,精密得跟瑞士手表似的。

他白天学弹道计算,晚上背《炮兵战术条例》,结业考试拿了全队第二,妥妥的优秀学员。

队长当场宣布:“上级特批,留五名优秀学员担任教员!”老王的名字,赫然排在第一位。

回老部队那天,老王却傻眼了。

团部干事递给他一纸调令:调往师部炊事班任班长!

日期:1975年6月23日,距离提干审批截止日,就差三天!

老王心里拔凉拔凉的,跟掉进了冰窟窿似的。

后来才知道,当时正赶上军队“消肿”改革,提干指标压缩了百分之六十。

老王的材料卡在军区,又碰上首长批示“要重点培养工农兵学员”。

老王这个初中毕业生,终究没争过高中毕业的参谋干事。

到了师部大灶,老王也没闲着,他把炮兵测距的本事用在了食材管控上。

用标杆法计算白菜窖存量,拿三角函数确定馒头摆放角度,还发明了“三查五对”的备餐流程,把个炊事班管理得井井有条。

1976年唐山地震,老王带着炊事班用行军锅在废墟上架起粥棚,荣立集体三等功。

那年冬天,曾在教导队带他的张副师长来视察,尝了口老王腌的萝卜干,突然叹道:“当年要是……”话没说完,炊事棚外响起了开饭号。

78年秋天,老王正在菜地里浇粪,通讯员举着信封跑过来:“班长,你的提干通知!”牛皮纸信封上盖着“济南军区干部部”的红印,日期却是三年前的。

原来,当年文件在军区积压,正赶上机关搬迁,直到整理档案室才被发现。

老王摸着已经泛黄的通知书,想起老团长转业前说的话:“部队这盘棋,卒子过了河,照样能将军。”

80年退伍,老王把珍藏的迫击炮瞄准镜送给了接任的炊事班长,算是传承衣钵。

如今在郓城农机站,他偶尔会给年轻人看看那张没盖章的提干通知。

泛黄的纸页上,酱油渍清晰可见。

去年战友聚会,当年顶替他提干的李参谋,已经从副军职退休了。

李参谋握着老王的手说:“老王,当年你在炊事班研制的野战炊事车,现在全军都在用!” 原来,老王当年在炊事班“憋”出的一个大招,竟然改变了全军的吃饭方式,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“将军”了。

席间,不知谁起了头,大家哼起了《打靶归来》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硝烟味的靶场,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

本文就是要传达积极正向的价值观,没有一点儿不好的引导想法。要是有侵权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mg线上娱乐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